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

向阳工作室|一上网,我就“神经质”?
日期:2025-09-06  发布人:renwen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益凸显。人格特质作为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被认为是网络成瘾的重要预测因素。人格特征是个体在行为、情绪、思维等方面表现出的稳定心理模式,不同理论对其有不同划分,其中大五人格模型(OCEAN)因科学性和普适性被广泛认可,分为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本文主要以神经质人格为例。


神经质人格(Neuroticism)是大五人格理论中的核心维度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性,如易焦虑、冲动、敏感、易怒等。这种人格特征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联已被多项研究证实。


01情绪调节缺陷:躲进网络,是内心的 “临时避难所”


1.焦虑与压力:神经质人格者常因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产生强烈焦虑,而网络提供了即时的情绪宣泄出口。

2.负性情绪的恶性循环:研究表明,神经质个体在现实中遭遇挫折后,更易通过过度上网来逃避负面情绪,而网络成瘾又会进一步加剧其焦虑、抑郁水平,形成负性情绪。


02冲动控制内心:一上网,情绪就跟着神经 “过山车”


1.即时满足的偏好:神经质人格者倾向于追求即时快感以缓解内心不安,而网络内容设计精准迎合了这种需求,导致其难以控制上网时长。

2.缺乏长远规划:面对学业、未来规划等长期目标时,神经质个体易因自我怀疑或恐惧失败而拖延,转而沉迷于网络中“低门槛成就感”。


image.png


03社交敏感与人际回避:网上话痨,现实里 “不敢接话”


1.现实社交焦虑:神经质者对他人评价敏感,害怕被拒绝或否定,现实社交中的压力可能促使其转向虚拟社交。

2.对网络关系的过度投入:由于担心失去虚拟社交中的“朋友”或地位,部分大学生可能强迫性地频繁查看消息、维护线上形象,最终导致成瘾。


04应对建议:给神经松绑,先关半小时网


1.情绪管理能力培养:通过正念训练、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神经质个体识别和调节负性情绪,减少对网络的情绪依赖。

2.延迟满足训练:制定分阶段目标,逐步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3.现实社交支持强化:鼓励参与社团、志愿活动等,在真实互动中建立自信,降低对虚拟关系的过度需求。


image.png


(编辑:杨丽花 审核:杨一凡 编审:徐冉 签审:曹婕)





上一篇:向阳工作室|救命!我好像得了“不敢拒绝病”
下一篇:人文学院召开“做情绪的舵手——应对消极情绪”专题讲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