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应知多少,助力生活有妙招
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也被称为是第一印象效应或先入为主效应,由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首因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指的是在信息呈现顺序中,首先呈现的信息比后来呈现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权重占比,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记忆。
首因效应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另一种解释是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的,该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地得到了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细;而后续的信息则易受忽视,信息加工粗略。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与人初次见面时,只需要 45 秒便能对对方产生第一印象,我们的大脑会利用获得的这些信息来判断对方的个性和素养。因此,在和别人的初次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行为举止,不可动作轻浮、言语无礼。
另外,在求职面试的双向选择过程中,毕业生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就十分重要了。面试时可以用首因效应心理来做好各项准备,争取把自己的知识和态度都表现出来,注意衣着妆容得体,言谈举止文雅,赢得面试官对你的良好印象。
首因效应也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我们可能会因为第一次见到的信息而忽视其他更重要的信息,导致我们对一个人或事件的判断不准。所以在我们对他人或事件做出评价时,我们要尽量避免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保持开放的心态,收集更多的信息,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做出客观的判断。
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要同时考虑到事物的优势与弊端。我们应全面、理性地看待首因效应的影响,善于把这些影响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这是有效应对首因效应的方法:一、拓宽信息源:增加对一个人或事物的了解途径,避免仅凭第一印象做出判断。二、自我反思:在做判断或决策时,对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保持觉察,确保判断是基于真实情况而非第一印象,即使有了第一印象,也不要急于下结论,保持开放心态,愿意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三、丰富社会经历:通过增加社交经验和知识,减少对第一印象的依赖,提高认知的灵活性。四、加强沟通交流:与他人深入交流,多提问、多倾听,以更全面地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和观点。五、关注当下:社会阅历丰富的人更关注当下,会不断根据实际发生的事情来修正自己的认知,倾向于用长远的目光来观察和评估一个人的能力。
“何羡苇葭葳蕤软,自许人间最上春”。我们承认并应用首因效应,但并不否认自我的价值与意义,更不能仅依赖这初次印象,而是要在后续相处中深入了解他人,以开放心态看待其多面性,避免过早定性。我们不必过分纠结焦虑,应该持续用行动与内在品质去修正、完善他人对自己的认知。用客观、全面的视角应对首因效应,才能让人际交往基于真实且良性地发展,才能助力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编辑:蔡丽锦 审核:杨一凡 编审:徐冉 签审:曹婕)
上一篇:蝴蝶振翅,命运轮转
下一篇:如何正确交友:拒绝讨好型交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