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健康 - 文学院_中国竞彩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

向阳工作室|情绪自救指南:停止精神内耗

时间:2025-03-14

关于精神内耗,似乎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有专家介绍,这种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个体在没有明显外在压力和消耗的背景下,由于过度的自我反思、无效的思维循环、情绪管理困难等内在心理活动导致的能量损耗。一般而言,这种精神消耗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信息冗余带来的负担、无效反思陷入的泥淖。当我们长时间处于这种内耗的情绪中时,我们便会受到情绪的反噬,而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精神内耗,走出情绪的困境呢?



“接纳自己”是停止内耗的第一步。这并非消极认命,而是以包容的态度正视自身局限。例如,当负面情绪出现时,与其强行压制,不如告诉自己:“我允许自己此刻感到焦虑或拖延。”这种“悖论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情绪对抗强度,减少能量消耗。



叔本华曾说过:"人性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击破弱点的关键就在于——构建稳固的自我价值坐标系。这个坐标系的核心,是建立"生命主体性"意识——如哲学家尼采所言"成为你自己",将评判标准从"别人觉得"转向"我认为",从"应该怎样"回归"我想要"。当每个人学会把对外关注的能量回收滋养内心,便完成了从社会角色到生命主体的华丽转身。



精神熵增是心理学中描述人类意识系统逐渐从有序陷入混乱、无序状态的现象,即在一个孤立系统里,混乱程度会自发增加。从脑科学角度,行动能快速将抽象焦虑转化为具体问题,使模糊的恐惧变为可解决的课题。因此,我们需要构建"行动-反馈-优化"来增强回路,以此来缓解因失败或未达到理想目标带来的焦虑,从而增强自身能量。



走出内耗的本质是与潜意识建立深度对话。当我们以"创造"代替"批判者",那些困住心神的荆棘便会自然舒展为指引前路的藤蔓,让被困在反刍漩涡里的生命力,重新化作滋养精神土壤的清泉,从而帮助我们走出情绪的困境,拥抱生活的美好。


(编辑:阚国超  审核:杨一凡 编审:徐冉 签审:曹婕)











上一篇:向阳工作室|酸葡萄效应
下一篇:人文学院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会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