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 文学院_中国竞彩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人文学院召开庆祝教师节暨学生公益支教、科研训练优秀指导教师表彰大会

时间:2025-09-10




 

 

金秋九月,硕果盈枝。在我国第 41 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深入践行“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的节日主题,9月10日上午,人文学院隆重召开庆祝教师节暨学生公益支教、科研训练优秀指导教师表彰大会。大会旨在表彰先进、树立标杆,进一步激发全院教师投身教育实践与科研指导的热情,为学院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院领导、获奖教师和师生代表参加大会,大会由副院长何玉巧主持


 

大会首先公布了 2024-2025 学年学生公益支教和科研训练优秀指导教师名单。其中,学生科研训练优秀指导教师奖项共评选出 18位获奖者,冯敏慧、胡杏培、侯亚萍、汤海芳、曹志娜、张信信 6 位教师荣获一等奖;赵红芬、左亚洲、秦钰茹、崔金巧、李霞、刘彩霞 6 位教师荣获二等奖;郭丹、卢玉、范静静、李慧敏、卢爽、许舜 6 位教师荣获三等奖。学生公益支教优秀指导教师奖项则有徐冉、李慧敏、胡杏培、侯亚萍、段启蒙、商思瑶 6 位教师入选。与会领导王增文院长、曹捷书记、何玉巧副院长为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现场掌声雷动,既是对获奖教师辛勤付出的肯定,也为全院教师树立了学习榜样。

 

 

 

作为科研训练优秀指导教师代表,侯亚萍老师发言表示,科研训练并非 “单向输出”,而是师生 “双向奔赴” 的成长,学生对未知的好奇、阅读文献时的尖锐疑问,让指导充满新鲜感与挑战。她分享两点体会:学生科研要 “敢试、肯钻、善问”,从查文献起步,遇困多沟通;教师指导需 “引导、尊重、赋能”,不包办代替,助学生理思路、避风险,鼓励创新。最后,侯亚萍老师致谢学院、同仁与学生,愿教师们做学生科研 “摆渡人”,祝学生在科研中收获成长,让青春绽放光彩。

 

 

 

作为学生公益支教优秀指导教师代表李慧敏老师分享了学院公益支教工作的亮眼成果。自 2021 年寒假起,人文学院连续 9 次参与 “数学课栈” 在线公益支教,累计参与学生 1446 人,服务时长超 15300 小时,144 人获 “优秀志愿者” 称号,学校 8 次荣获 “优秀组织单位”。2025 年寒假单期表现尤为突出:受聘志愿者达 467 人,服务时长 4812 小时,31 人获评优秀,多项数据创下历史新高,既体现了学生强烈的奉献精神,也彰显了学院出色的组织能力。李慧敏老师强调,学院始终以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为初心使命,将立德树人融入公益支教全过程。通过 “数学课栈” 项目,师生不仅以专业力量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为偏远地区弥补教育资源短板,更以 “第二课堂” 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社会责任感与综合能力,真正实现了 “教育赋能社会,实践培育人才” 的双重目标。

 

 

 

院长王增文做总结讲话,首先祝贺大家教师节快乐向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与崇高的敬意。王增文指出,公益支教与科研训练是学院人才培养的两大重要抓手前者彰显教育温度,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坚定理想信念;后者锤炼学术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创新中提升综合素养。过去一年,全院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推动两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学院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对参与学生公益支教、科研训练活动的优秀指导教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面向未来,王增文强调,学院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公益支教与科研训练的保障机制,为教师开展指导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同时希望全体教师以获奖同志为榜样,践行教育家精神,坚守教育初心,在公益实践中传递教育温暖,在科研指导中培育创新人才,共同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谱写教育强国建设的人文篇章而不懈奋斗。

 

 

 

此次表彰大会的召开,不仅是对人文学院过去一年教育实践与科研工作的全面总结,更凝聚了全院教师的共识与力量。未来,人文学院将以此次大会为新起点,持续深耕教育育人沃土,在公益与科研的双轮驱动下,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人文力量”。

(供稿:杨俊颖 摄像:张瑞红 审核:朱露露  编审:何玉巧 签审:王增文)

 

 






上一篇:文艺学与汉语教研室成功举办优秀教师教学观摩活动
下一篇:人文学院成功举办课程思政示范课观摩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