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万app - 文学院_中国竞彩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狗万app

第四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的学习心得

人文学院   董少伟
 

2018421日,人文学院选派我赴北京参加第四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这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国际新闻界》共同发起,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成功举办。

    421日周六,北京下着大雨,天气还有点寒意。但是丝毫没有阻挡参加会议的人们。第四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的主题为“互联网与社会信任”,一共有五个分会场,来研讨新技术对传媒发展的深刻影响。整整一天,我先后聆听了《国家社会治理视角下的舆论场域动态演变研究》、《社交媒体影响下的中国传媒公信力变迁报告》、《渠道、自我效能信任与情绪:探究食品安全谣言的传播机制》、《互联网使用对政府的信任:一项基于CGSS数据的研究》、《计算时代的虚假信息传播》以及《从传播学研究视角看媒体公信力》等十多场的学术报告。一整天的“头脑风暴”,让我身处“学术的海洋”,感受入木三分的见解,感受学者的魅力和风采,受益多多。在参会期间,我认真听嘉宾们精彩的学术报告,还积极提问与专家互动,同时还利用微头条对第四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进行微直播,取得超出预料的传播效果。在休息时间,我与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李喜根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金兼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洪忠教授等学界大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感受到学者们的渊博学识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找到了学术研究的榜样。

  我参加第四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收获和心得颇多。现将学习交流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开阔视野,与时俱进,了解前沿。第四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是一个新闻传播学方面的学术会议。但是这次论坛的多位嘉宾均来自其他学科。例如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梁玉成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陈云松教授以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孟天广副教授等。跨学科的视野来审视传媒公信力,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共识。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吴晔教授等发布的《计算时代的虚假信息传播》报告,从计算传播学的角度来审视虚假信息的传播路径,让人耳目一新。在当下,跨界、交叉学科的理论视野已经成为学者的必备。作为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更要不断地学习前沿理论,特别是了解社会学、计算机等其他学科的理论,运用交叉学科的理论审视传媒问题,才能开创新境界。

  第二、学好英语,了解国际前沿。这次论坛有几位嘉宾发言和演示文稿都使用了英语。我虽然一直在学英语,但是理解嘉宾的英语发言还是有点困难。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每一个学生或教师都应该掌握好英语。通过英语,我们可以了解美国、英国等发到国家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前沿,才能让自己具有国际视野,才能开设双语课程。这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

  第三、见识到新闻传播学大咖的力量。对于传媒学习研究而言,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平时,我在阅读新闻传播学资料的时候,对传媒学界的大咖“高山仰止”。这次论坛,我和几位大咖面对面“交流”,让我感受到学者的风采和魅力。例如温文尔雅的李喜根教授、妙语连珠的喻国明教授、平易近人的张洪忠教授等等。他们的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激励着我这样的青年教师。今后,我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一定要虚心向学界前辈们学习,向名校的同行们请教,见贤思齐,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总之,一天的学习和交流,虽然我身体是疲累的,但是非常充实,收获颇多。对于青年教师,学习和培训是专业成长的必备路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开阔视野、与时俱进,才能立足新闻传播学前沿。我会将本次论坛的所学,内化到新闻传播教学之中,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课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爱岗敬业 锐意进取——人文学院曹贝贝老师
下一篇:第八届现代汉语虚词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学习心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