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根据学校整体部署,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和风景园林学院合并为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面临专业繁杂、师资不匹配、专业融合、各专业独立发展等诸多严重制约学院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学院领导多次进行专题研究,讨论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教学和科研作为应用型高校两大工作重心,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然而,在高校实际发展过程中,两者往往处于失衡状态,教学与科研相分离、教学与科研失衡的现象仍是普遍,民办高校尤为明显。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发挥科研反哺教学的作用,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每学期召开3次学院专题会议,组织科研沙龙活动,不断推进科研创新,促进教师间学科交叉,鼓励学生参与或独立申报项目。
我们鼓励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科研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植根于日常教学。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我院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项1项,3项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6项,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4项,河南省社科联一般项目13项,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改革项目、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项目、商丘市社科联等市厅级项目100余项。
在成果方面,近三年来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发明专利3项,带领学生申报软件著作权30余项。在专著教材方面,我院教师出版教材14部,其中由学院主编建筑CAD教材获首批批河南省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三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25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5篇,北大中文核心12篇,学术论文水平和层次相较于合格评估进一步得到提升。论文中获商丘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2篇,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优秀论文1篇。连续8学期在学校科研考核排名第一。
科研要有特色,科研发展必须有一个合力点。
三、走竹元素为特色的科教协同之路
竹子是现阶段低碳发展的建筑良材,是优质食品辅料,是重要园林植物,竹子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人对真善美的认知和追求。对助力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多次研讨逐步形成了以竹为特色的贯穿风景园林、建筑、土木工程、园艺、食品等专业的科教协同之路;围绕竹元素,从文化视角、学生竞赛、特色活动、科研发展等方面形成系列品牌。
围绕特色发展方向,本学年我们成功立项5项商丘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科技计划,获批了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组建了农业废弃物、现代设施农业设计研发等科研创新团队,成立了复杂结构智能运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确定了适合学院发展的科研特色发展方向。
结合“弘德明志、知行合一”的校训,开展咏竹、诵竹主题班会、竹知识竞赛、古诗文朗诵等系列活动。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和竹有关的学科竞赛,丰富我院竹文化内含及精神文化建设,打造属于我院特色的竹文化品牌。
教学、科研、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提供鲜活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科学技术,培养服务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校的主要任务。我们将继续开展科研反哺教学的改革研究,促进科研和教学的有效融合,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进一步强化教师对科研与教学关系的认识,实现教学与科研并重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能力,改善教学质量;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审 | 路雯月
二审 | 杜梦梦
三审 | 王百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