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工作室|摆脱习得性无助的情绪压力
习得性无助,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在行为方面,习得性无助表现为消极逃避、放纵自我、对改变现状缺乏动力等;在情绪方面,常伴有悲观、焦虑、无助、挫败感等消极情绪,甚至可能导致抑郁;在认知方面,个体可能会出现自我效能感下降、归因失调、对失败过度泛化等问题。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习得性无助作为常见的负面情绪之一,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一种生理机能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微调的情况。因此,当我们陷入“习得性无助”之时,不必过分焦虑和困惑,而是应坦然面对,说服自己走出情绪困境。
以下是帮助我们摆脱习得性无助的具体方法:
一、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
当我们遭遇情绪困境时,我们可以通过正念和自我觉察,感受自己的情绪变化,及时反思并挑战自己消极的信念,逐渐转变为积极的思维方式,从而意识到自己并非完全无能,而是面临暂时的挑战;明白挫折常有,接受现实,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和态度。
二、培养乐观心态,保持信心与毅力:
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消极信念和无助思维,并通过认知重建技巧来改变这些负面的信念。同时,也可以学习如何用积极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情境,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是如何影响行为的,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主动寻找自信根基。
三、善于寻求他人和社会组织的帮助和支持:
善于借用外界的力量,寻求相关群体的理解和帮助,必要时可以进行专业心理咨询,化解负面情绪。
四、建立自我效能机制:
不要贪多贪足,从基础做起,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通过小成就来提升对自己能力与信心,积累成功的经验,更好的将其应用于与实践中。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摆脱习得性无助的负面情绪,是一个大工程,短期未必能见成效。在漫长的自我疗愈进程中,每一步都是对过往困境的勇敢跨越。每一次情绪的反复、每一回内心的挣扎,都是成长路上必经的磨砺。你可能会在某个瞬间,因看不到明显的进步而感到沮丧,甚至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值得。然而,请坚信,那些看似毫无波澜的日常积累,实则是在为未来的厚积薄发蓄力。
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编辑:蔡丽锦 审核:杨一凡 编审:徐冉 签审:曹婕)
上一篇:人文学院举办“交换心情盲盒,传递温暖力量”心理活动
下一篇:珍惜眼前,珍惜当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