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遭遇“现代” ——孔府饮食文化调研后的几点深思
日期:2008-10-06  发布人: 

 通讯员:田英
  

  一 “知道文化”的虚空

  这是一个“知道的时代”。

  今日的社会,每项物品每个角落每句口号上无一例外都打上了“全球化”的标签,世界的多彩与纷繁也蹬着现代媒介多样化的顺风车一一展示在人们面前。我们喊着自己是“世界人”的口号,满不在乎的看着这个“平坦的地球村”。瞧,奥运、伊拉克战争、美国的好莱坞、9.11和恐怖主义……我们无所不知。东突,朝核,格鲁尼亚和俄罗斯冲突,可口可乐欲收购汇源等新闻词我们也都耳熟能详.这一切都在我们的思考之中,但我相信我们的认识只止于了解,经不起更细致的发问,要是问及个人看法我们更会是茫然无语。很多时候我们不过是信息狂潮中的一个“收纳盒”,接收着一切信息却缺少思考的“消化”。如夏日里聒噪的知了,唱着’知了知了”却知之甚少。

  前段时间,电视文化名人于丹的《论语》讲坛火热地席卷中华大陆,突然间把那些古老悠久的文化从人们模糊的记忆牵扯出来,孔子也作为良好的宣传形象贩卖着这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好像是在述说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老的传奇。抵不过大众文化侵袭的我也找来于丹的论语心得来读,的确也知道不少东西,可是这样一本浅浅的个人心得的书,留给我的也就只剩下于丹的些许心得吧,要说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却是不敢承认的。畅销书本在快速翻阅间附得的也只是作者的思想。说到孔子,那些高大全的固定形象便立马闪现。大家一先想到的是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论语》之类的知道知识。其他更多的了解也许只是零散的知道一些吧,我们有“知道”的本事可一谈到深刻处便欲说无语了。

  这段关于“知道文化”的讨论也是个人的痛处和不足。那个繁荣的“理性时代”在现代化的洪流充斥下渐行渐远了,在迎来的“信息时代”里,我发觉Reason依然十分重要,以此为警,希望在实践的过程中多一些理性的思考。

  二 官府菜的历史由来 孔府饮食文化何以千年传承

  在奥运风的影响下,我们团队决定将这次调查研究的方向定位为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世界能更多的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本着自己英语翻译专业的方向和传统文化结合的目标,最终我们确定的调研任务是“手执翻译之笔,传播饮食文化”,具体的工作分为曲阜当地的孔府菜调研和对部分孔府饮食文化材料的进行翻译。“孔府菜”“孔府饮食文化”是我们这次活动的关键词。我们这群信息时代的“知道小将”,首先要做的便是对这次活动的主题有个最基本的了解。

  我们知道儒家文化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是个尊儒尊孔的年代,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从汉武帝开始就一直被中国历代的统治阶级奉为最高的思想准则,这是对人民最好的统治——思想统治。但也为此孔子本人也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尊崇和加封,最后直至抬到了“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极高境地。我想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孔圣人”的由来吧。这样几千年帝王的宠幸,使得孔子的后代自然承袭其祖宗荫德,享受着封建社会的最高礼遇。我们现在在曲阜看到的“三孔”——孔府孔林孔庙,虽极力掩饰着其富贵的气势,但再是内敛也能从其宏大的规模和细致精美的建筑中读出其曾有的大家的奢华。而这也将是我们探寻曲阜饮食文化的起点。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由于帝王公侯对孔圣人的重视给当时的曲阜带来的影响:

  一次次规庞大的帝王将相的朝圣祭祀意味着在祭祀活动中要准备充足讲究的食物贡品,同时为前来祭孔的帝王、官员们及“衍圣公”家人准备丰盛美味的食品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孔府饮食文化背景,在中国历史上是任何一个官府和家庭也不能及的。同时有着“同天并老”之称的孔府,也有相应丰厚的物质基础。钟鸣鼎食之家是当时孔府最贴切的称谓了。代代世袭的“衍圣公”的美誉,至高无上的地位,资产丰厚的财产良田家底,对应而来的年年租息收益多得足以让孔府子弟日日的山珍海味。再有孔子生前就留下的许多关于饮食文化的言论,后代借孔府饮食活动的种种形式,为反映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与传承的思想意识,孔府的后人为孔府饮食文化建立了完整系统的饮食理论体系。从孔子的《论语。乡党》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其饮食理论体系中不仅有食品的选择、加工、烹饪火候等诸多方面的要求,而且对食品的卫生标准以及礼仪规矩等,都有详尽的规定。在我翻译的材料中就有后世子嗣编辑《孔氏家仪》《家仪问答》一类的书,为孔府后人提供礼仪方面的诸多参考规范。为此我们也能理解孔府文化的封建思想的深入和细致。孔家的官府和家庭双重背景,使得它既有豪华宴席也有普通的家庭菜系,真可谓是高雅和民俗的完美结合了。

  有了上述的物质和历史文化背景,加之孔府菜本身的特色,孔府饮食文化魅力长存也理由可以了。

  三 酒香也怕巷子深 传统何以推广

  七月的济南,闷热的空气加之常是迟来的雷雨,人的心情也常是浸透在聒噪和波动慌乱中,夏季是难言的季节。汗水不断流淌的过程中,我们从来缺少安心思考的时间。而一到曲阜,一切便安静下来了。

  七月七日早晨,一踏上曲阜城内的土地,古朴凝重的气息迎面袭来,耳边曾萦绕的嗡嗡声慢慢的弱下来了,时间的脚步慢了,而我们要寻访的却是几千年的历史与文明。此次调研的重要一站是走访孔府菜研究会。在调查目标确认之前,我们所有的组员对孔府菜基本没有了解,只是简单的“知道”。而经我们的调查走访发现,游客们对孔府菜的了解也十分有限,对于孔府饮食文化更是所知无几。据资料载:孔府菜是以鲁菜为基础的,同时也吸收了苏州菜的优秀技艺,还融合了很多皇家御膳的精华,经过无数代厨师的创造,广收博取,才形成了规模宏大、体系完备的孔府菜。我想单是这样简单的释义,已能看出孔府菜的卓越了,可对这样优秀的菜系却没有收获相应的名声,知道的人寥寥无几。

  中国传统的传播观念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人们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态度是满脸不屑的眼光,一个满脸麻子的人称自己的瓜好吃得来的是旁人怀疑的目光。可是这样传统的以质量取胜的观念和谦虚的经营方式已不适合现代传播观念了,好的商品也需要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广告宣传,以便拉拢更多的顾客,占领更广大的市场。孔府菜研究会的会长魏国讲诉孔府菜的“色、香、味、形、器、质”,孔府菜各类宣传片和宣传活动的细致介绍,各类的参考书文献,无一让我们感觉到了孔府菜的优势所在。可是当我们走在曲阜的大街小巷上,看路边每一家大大小小的餐馆都打着“正宗孔府菜”的招牌来招揽顾客时,我们期望满满的去尝试结果却是无比的失望。所谓的“正宗孔府菜”不过是一个虚假的广告,菜的质量做工口味和正宗相差甚远,顾客对孔府菜的印象立马大大折扣,宣传推广由此变成遥远的口号了。其实对于孔府菜的规范和宣传,相应的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的办法,也有很多好的想法,可实行的效果却不如计划的出色。


点击数: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