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开展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
日期:2023-07-09  发布人: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红旗渠工程被称为“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变革实践,它孕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它蜿蜒盘旋、绵延百余里,是一条气势恢宏的人工天河,它承载着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带着对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的初步理解,下乡团开始了今日的实践学习。

78日上午,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盛夏逐渠队红色教育下实践团首先乘坐大巴车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走进纪念馆,讲解员声情并茂的为大家讲解了关于红旗渠的历史和前辈们身先士卒建造红旗渠的事迹——红旗渠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林州市人民为了改变缺水旧面貌,修建红旗渠的创举而建立的。由“序厅”“旱魔”“奇迹”“丰碑”“梦想”“精神”六部分组成的展厅,用2000多件珍贵文物和声、电、视频,立体再现了当年10万大军战太行的震撼场景。陈列修渠时所留下的文物,布设了21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展线总长316米,更有影视厅全天滚动播放经典记录名片《红旗渠》,下乡团的成员无一不在其中追寻那段难忘的岁月。

下午,下乡团到达分水闸,参观了解了分水闸的修建情况,当年“万人齐聚观通渠”的壮观景象在脑海中浮现。站在分水岭的正前方,可以清晰地看到纪念馆楼顶高悬郭沫若手迹“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朱红大字,连同奔流不息的渠水,一同见证了林县儿女,在面对极具严峻的干旱环境下身上存有的那份铮铮傲骨和敢于迎接命运抛出的挑战。由此凝聚的红旗渠精神,也将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感受了分水闸的磅礴气势后,下乡团来到了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之一——青年洞。据说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队员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三百名优秀青年,故取名为青年洞。放眼望去,洞长约六百米,宽约六米,洞名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旁边还刻有江泽民在红旗渠的讲话: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下山途中,团队成员们积极思考交流红旗渠这项伟大工程,设想这项工程如果在现代应该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现,自己的专业和技能又能在工程中有怎样的贡献。通过思考交流,对于红旗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今天,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的同学们在这里重温历史、磨炼意志,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弘扬红旗渠精神!

最后,红色教育下乡团的“三日游”就要接近尾声了回顾这几天走过的“脱贫致富”路,不禁感慨:薪火相传,精神永恒。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红旗渠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影响着下乡团的成员们,同时也激励着他们勇担责任与使命,不忘初心,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外宣推广部 王淼/文

 

心得体会

 庆幸能够来到太行山,深入到红旗渠,走进这段历史。参观中,最为关注的是那个时代的人,在一幅幅黑白照片中,我们看到劳动者脸上绽放的笑容,纯真而朴实,坦荡的笑声如在耳侧,他们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衡、磨合,获得的是蓬勃的生命力。这种精神得以孕育、传承,形成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孟笑蕊

青年洞是红旗渠的主干渠道,也是很险峻的一段渠道,很难想象几十年前的人们是怎样靠人力去完成这样的工程,很伟大,也很震撼。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样的生活,将这样的精神传承下去,让牺牲者欣慰,让奉献者无悔。

郭秉泽

参观红旗渠后,感受颇多,目睹落后年代建设的万人宏伟工程,切身感受了老一辈党员带领300名热血青年修建这项伟大工程时的艰辛不易,红旗渠精神值得我们当代青年深入学习,它是现时代解决困难战胜困难的法宝,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楷模。红旗渠精神告诉我们,只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就能实现心中的梦想。   

陈梦丽

 

 

 


点击数: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