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计算机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2201班的王涵,今天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朱光潜老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朱光潜老先生在近百年前写下的这些文字,今日读来竟无半分隔阂,反而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青年更为深刻的精神困境。如今,我们将这些信件置于五四青年节的背景下重读,不禁要问: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为何青年的精神世界却显得如此贫瘠?而这十二封信,恰如十二剂良方,为这个时代的青年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精神疗愈方案。《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持久魅力在于它构建了一套完整而有机的青年精神成长体系。朱光潜老先生没有进行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与青年们探讨读书、动与静、多元价值、情感教育等命题。这种平等对话的姿态本身就对当代具有启示意义——在争相输出"干货"和"秘籍"的今天,真诚的思想交流反而成了稀缺品。
其中《谈动》与《谈静》两封信构成了一种辩证的智慧。朱光潜老先生既反对死气沉沉的静止,也警惕无目的的躁动。他提出:"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能动,不能发展,不能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这种对生命动态平衡的理解,为当代青年在"内卷"与"躺平"之间的两极摇摆提供了第三条道路——一种有节奏、有目的、有尊严的生命姿态。
最让我振奋的是"谈十字街头"的信件。老先生鼓励青年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这与五四精神的本质一脉相承。作为学生党员,我们既要坚定政治立场,又要培养创新思维。在校园民主管理中,我们积极建言献策;在学术研究中,我们勇于探索创新;在面对社会热点时,我们理性思考、明辨是非。我们深知,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应当既做理想信念的坚定者,又做改革创新的先锋队。
作为学生党员,要以"冷静头脑"担当责任,在多元思潮中保持政治定力,如信中谈"十字街头"时强调的"独立思考",敢于对错误言论发声;从"谈动"中汲取力量,主动承担困难任务,做"行动的巨人";通过"谈多元宇宙"认识社会复杂性,避免教条主义,用创新思维解决基层问题。朱光潜老先生笔下"青年须有活泼的生机,更须有坚韧的毅力",恰是学生党员的应有之态。在新时代,更应以书中"无所为而为"的精神追求崇高理想,用"此身、此时、此地"的担当书写青春答卷——这或许是对先生教诲最好的传承。
读完这十二封信,我深刻感受到当代青年需要的不是简单的励志或安慰,而是深刻的精神资源与思考工具。真正的成长不是对外部标准的迎合,而是内在精神的丰富与壮大。当我们能够在断裂处寻找连续,在浮躁中保持沉静,在多元中坚守原则,我们便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成人之旅。打开困住当代青年的精神牢笼,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还保有那份真诚交流的渴望;是否还相信文字的力量;是否还有勇气在祛魅之后,依然对生活保持一份诗意的信仰。
(排版编辑:马康 初审:臧洪旭 复审:刘莹莹 终审:刘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