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棵树的姿态,都藏着对校园的热爱;每一片草坪的葱郁,都是对责任的诠释。”在咱们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后勤人——他日复一日穿梭在林荫道间,用脚步丈量绿化版图,用双手浇灌满园生机,以实干践行党建使命,用服务温暖师生心田。他,就是后勤处绿化科科长冯西亮,一位深耕校园绿化领域十余载的“守护者”。
一、背景:以“绿”为责,回应校园期盼
随着校园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师生对美好校园环境需求的提升,“打造生态宜居、四季有景的校园”成为后勤工作的重要目标。此前,校园部分区域存在植被老化、绿化布局不均、季节性景观断层等问题,不仅影响校园美观,也难以满足师生休闲、学习的环境需求。作为绿化科“领头人”,冯西亮深知“环境育人”的意义。他主动扛起责任,以党建为引领,将“为师生办实事”的初心融入绿化工作每一个环节,带领团队开启了校园绿化升级的“攻坚之旅”——从植被普查到方案设计,从树木移栽到日常养护,他始终冲在一线,用专业与坚守,为校园“添绿、增彩、提质”。
二、榜样引领:扎根一线的“绿化实干家”
提起冯西亮科长,绿化科的同事们说得最多的是“科长永远在现场”。校园绿化工作季节性强、任务繁杂,春季植树、夏季抗旱、秋季护叶、冬季防冻,每一个节点都离不开他的统筹协调。
去年夏季,校园主干道几棵老法桐树因根系老化出现倾斜,存在安全隐患。为了在不影响师生通行的前提下完成移栽,冯西亮带领团队提前制定方案,反复测算树木起吊角度、运输路线。移栽当天,他凌晨5点就到现场指挥,顶着38℃的高温全程盯守,从挖掘土球、包裹根系到新址定植、浇水固根,每一个步骤都亲自把关。当最后一棵法桐树稳稳扎根新土壤时,他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手上也磨出了水泡。“树木也是‘校园家人’,得让它们安全‘搬家’才行。”他擦着汗笑着说。
不仅如此,他还格外注重绿化养护的“精细化”。为让校园四季有花、步步有景,他带领绿化团队合理分布适合校园生长的樱花、桂花、蜡梅等品种,打造了“春有樱、夏有荫、秋有桂、冬有梅”的景观带,让校园绿化不仅“有颜值”,更“有温度”。
三、显著成果:让绿色成为校园最美底色
在冯西亮带领团队扎实推进下,校园绿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校内法桐树数量众多,部分树根处石板存在翘起现象,影响校园整体环境美观。针对这一问题,经研究决定开展专项整改工作,对存在问题区域实施石板清理,并同步完成草皮铺设。通过此项工作的实施,校园绿化覆盖率提升至57%,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同时,积极打造校园绿化实践教学平台,有序组织师生参与植树造林、杂草清理等实践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劳动教育基地,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有效推动了“爱绿、护绿”理念在校园中的贯彻落实。
四、榜样深刻启示:平凡岗位亦能书写不凡
冯西亮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诠释了后勤人的担当与初心。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平凡的岗位,也能通过实干创造不凡;看似琐碎的工作,也能成为服务师生、践行党建使命的大舞台。
作为后勤人,他始终牢记“服务育人”的宗旨,把师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用专业能力解决校园绿化的“急难愁盼”。他的坚守证明:只要心中有责任、脚下有力量,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实干为校园发展贡献力量。
五、行动号召:以榜样为帆,共绘后勤新图景
一株草绿,离不开耕耘者的浇灌;满园生机,离不开守护者的坚守。冯西亮的故事,是无数后勤人默默奉献的缩影。在此,我们向全体后勤人发出号召:
1.学习他“实干为先”的担当。立足岗位,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用专业能力解决师生需求。
2.学习他“服务为本”的初心。始终把师生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服务更有温度。
3.学习他“创新求进”的精神。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用创新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为后勤工作注入新活力。
后勤处将持续以榜样为引领,聚焦师生需求,深耕服务领域,使“实干”成为后勤人员的显著标识,让“温暖”成为校园服务的恒定底色,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后勤保障,以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最终胜利!
(供稿:后勤处 审核:后勤处 编审:李景玉 签审: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