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杨雅琳,女,1998年生,汉族,河南汝州人,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现归属于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园林城规教研室。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高校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受到关注。朋辈辅导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健康干预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朋辈辅导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析,阐述其概念、优势、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旨在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朋辈辅导;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应用策略
引 言
高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业、社交、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赖专业心理咨询师,但由于专业人员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朋辈辅导作为一种补充形式,充分利用学生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沟通方便等特点,能够更广泛地覆盖学生群体,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朋辈辅导的概念与特点
(一)朋辈辅导的概念
朋辈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它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朋辈辅导员通常是经过一定培训的学生志愿者,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与其他同学密切接触,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同学的心理变化。
(二)朋辈辅导的特点
1.自然性:朋辈之间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交流更加自然顺畅。被辅导者更容易在轻松的氛围中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困惑和烦恼。
2.及时性:朋辈辅导员与同学们共同学习生活,能够及时发现同学出现的心理问题,第一时间给予关心和帮助,避免问题的恶化。
3.广泛性:由于朋辈辅导员数量较多,可以覆盖到学校的各个班级和宿舍,能够接触到更多有心理需求的学生,弥补专业心理咨询覆盖面有限的不足。
4.成本低:朋辈辅导主要依靠学生志愿者,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
二、朋辈辅导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优势
1.打破心理防线,促进有效沟通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向专业心理咨询师倾诉可能会存在心理压力,担心被贴上 “心理有问题” 的标签。而朋辈辅导员作为同龄人,更容易被信任,能够打破这种心理防线。他们使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进行交流,使被辅导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促进沟通的有效性。
2.提供多元化支持,满足不同需求
高校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朋辈辅导员来自不同的专业和背景,能够从多个角度提供支持和建议。除了情感上的支持,还可以在学业、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帮助。对于面临专业选择困惑的学生,同专业的朋辈辅导员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专业发展前景,帮助他们做出更合适的决策;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有创业经历的朋辈辅导员可以提供实际的创业建议和资源。
3.营造积极氛围,增强群体凝聚力
朋辈辅导不仅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还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促进整个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当朋辈辅导员积极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时,会在周围同学中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鼓励更多学生关心他人、互帮互助。这种积极的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群体的凝聚力,减少孤独感和疏离感。
三、朋辈辅导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实施现状
1.组织架构与培训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朋辈辅导的组织架构,一般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统筹管理,选拔和培训朋辈辅导员。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咨询技巧、危机干预方法等。培训方式多样,有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模拟咨询等。多数高校每年常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朋辈辅导员培训课程,邀请专业心理学教师和心理咨询师授课,培训结束后还会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能成为正式的朋辈辅导员。
2.工作模式与服务内容
朋辈辅导员的工作模式主要包括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和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个体辅导是针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团体辅导则是通过组织主题活动,如心理拓展训练、成长小组等,帮助学生解决共同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包括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心理知识竞赛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朋辈辅导员应每周安排固定的值班时间,为前来咨询的学生提供个体辅导;每月会组织一次团体辅导活动,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主题,如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同时,在心理健康宣传月期间,积极参与各种宣传活动,向全校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实践,朋辈辅导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朋辈辅导,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朋辈辅导员自身也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提升了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此外,朋辈辅导还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
四、朋辈辅导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足
尽管朋辈辅导员接受了一定的培训,但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相比,他们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咨询技能仍然相对薄弱。在面对一些复杂的心理问题时,可能无法准确判断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提供有效的帮助。
2.角色定位不清晰
朋辈辅导员在工作中容易出现角色定位不清晰的问题。一方面,他们可能过于强调与同学的朋友关系,而忽视了辅导的专业性,导致辅导过程缺乏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有些朋辈辅导员可能过于追求专业形象,与同学之间产生距离感,影响辅导效果。
3.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目前,高校对朋辈辅导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还不够完善。对于朋辈辅导员的工作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对朋辈辅导的效果评估也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标准,难以准确衡量工作的成效。
4.朋辈辅导员的压力与倦怠
朋辈辅导员在工作中需要面对各种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容易产生压力和倦怠。如果缺乏有效的支持和疏导,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长期倾听学生的负面情绪,朋辈辅导员自身可能会受到情绪感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同时,工作任务的繁重和责任的重大也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压力。
五、朋辈辅导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改进策略
1.加强专业培训,提升能力素质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朋辈辅导员的专业培训,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除了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咨询技巧外,还应增加心理健康评估、心理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使朋辈辅导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问题。同时,定期组织朋辈辅导员参加专业督导和交流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2.明确角色定位,规范工作流程
高校应明确朋辈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制定详细的工作规范和流程。朋辈辅导员要在保持与同学良好关系的基础上,注重辅导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在辅导过程中,要遵循心理咨询的原则和方法,制定明确的辅导目标和计划,确保辅导工作的有效性。
3.建立健全监督与评估机制
高校应建立健全朋辈辅导工作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加强对朋辈辅导员工作过程的监督,定期检查辅导记录和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方法,综合考虑学生的满意度、问题解决的效果等因素,对朋辈辅导的成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4.关注朋辈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提供支持与关怀
高校要关注朋辈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怀。建立朋辈辅导员的支持小组,让他们在工作中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定期组织心理调适活动,帮助朋辈辅导员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朋辈辅导员,要及时给予专业的帮助和治疗。
六、结论
朋辈辅导作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价值。通过朋辈辅导,能够打破心理防线,促进有效沟通,提供多元化支持,营造积极氛围,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然而,目前朋辈辅导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足、角色定位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以及朋辈辅导员的压力与倦怠等。为了更好地发挥朋辈辅导的作用,高校应加强专业培训,明确角色定位,建立健全监督与评估机制,关注朋辈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为朋辈辅导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培养出更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捷,吴萍霞.“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朋辈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J].社会与公益,2024,(12):186-188.
[2]李浏兰,周立君.朋辈教育理念下数学职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科教导刊,2024,(32):64-66.
[3]孙璐璐.智媒时代高校朋辈教育的网络空间建设路向[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4,(08):9-11.
[4]梁方婵.书院制下朋辈教育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03):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