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外国语学院于线上组织教师参加由北京交通大学举办的翻译与对外话语传播系列讲座。本次讲座的主题是“翻译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的思政意识”,主讲嘉宾是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范大祺。众多翻译界同仁云端相聚,共探翻译在对外话语建设体系的重要意义。
会上,范大祺指出话语建构、话语转换与话语传播是相互支撑的有机体。话语转换是话语体系构建和话语传播的有机组织部分,离开话语转换环节讨论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与传播,并不能真实且全面地反映出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进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提出更具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和解決方案,话语建构的成果得不到有效传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范大祺从对外话语体系从业者的角度,从话语建构、话语转换与话语传播三个维度讨论思政意识的翻译。
基于对外话语建构维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范大祺指出“话语”与“叙事”是“骨”和“皮”的关系,只有话语缜密自洽,叙事真切感人,中国形象才能立体丰满。
基于对外话语转换维度,范大祺认为翻译要从受众者角度出发,不能给翻译套上枷锁。比如“让党旗在抗疫前线”,着眼句子本身的翻译是有难度的。在新冠疫情期间推出的外宣品《中国关键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篇》收录该表达并配一段文字解释说明创新表达不是脱离实践,而是依据不同形式和不同语言方式。
基于对外话语传播维度,范大祺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在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基础上,提高传播策略和艺术,才能让我们的好故事真正吸引人、感动人,这同样需要强大的思政意识作为保障。
本次讲座主题深刻,不仅有助于教师提高对于翻译工作的认识,还为教师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借鉴。